Recommend
Sunday, September 16, 2012
白痴老師造的白痴句子
前天上馬家輝的課。
課上談到『誰讓我們不喜歡看書?』這個課題。 免不了談到問題學校, 談到問題老師。
頭腦有問題的人, 叫白痴; 老師也是人, 有問題的老師, 當然也是白痴。
先此聲明, 用白痴來形容問題老師的, 不是我。 我只是『我手寫我耳』, 把我在課堂上聽到的照搬寫下來。 有異議的, 不要找我, 請找馬家輝, 謝謝。
馬家輝舉了他女兒小時候的造句作例子。 有好幾個, 我只記得兩個, 其中一個只記得一半。
那半句造句, 小馬是這樣寫的: 我的爸爸三十八歲。
是短句, 四平八穩, 八個字一個句號, 雞蛋裡要挑骨頭也不容易。
誰知老師手癢, 在句子中間加了『今年』兩個字, 變成『我的爸爸今年三十八歲』。
馬家輝評: 白痴。 我完全同意, 也不完全同意。
完全同意, 是因為中文造句有很多的不言而喻, 有很多的理所當然。 說我爸三十八歲, 當然是指今年三十八, 誰會想到指的是去年明年或是十年前十年後?
一如有人造句, 寫『我有一個父親』, 那人肯定是白痴。 父親當然只有一個, 誰家有兩個爸爸? 寫『我父親』或是『俺老爹』即可, 何必那麼多廢話。
不言自明是不需要言明的。
不完全同意, 則是因為若句子裡不是『我的爸爸』而是『我的媽媽』, 情況就截然不同, 加個『今年』或標示年月日, 就變得甚有必要。
爸爸和媽媽, 真有那麼大差別? 這當然。 你問男人年齡, 年年問, 答案年年不同; 你問女人年齡, 十年前和十年後, 得到的都是同一個答案—— 我十八歲。
拜託, 妳是哪一年十八歲啊?
所以, 年齡前面該不該註明『今年』, 該不該標示年月日, 實在因『人』而異; 女人適用, 娘娘腔適用, 男人不適用。
小馬的另一個句子, 是這樣造的: 我最喜歡爸爸, 因為他最喜歡我。
我聽了, 差點站起來。
清晰明了, 簡潔有力, 小朋友的天真爛漫溢於紙上。 更要命的是, 文采煥然。
小朋友天真無邪, 想法單純, 喜歡的理由很可愛也很簡單。 你喜歡我, 所以我喜歡你, 在他們看起來, 天經地義, 完全構成理由。
是小朋友才寫得出的句子。 不可多得, 至矣盡矣, 不可以加矣。 一百分!
可是, 老師是白痴, 喜歡畫蛇添足, 多手加了個『也』字, 句子頓成『我最喜歡爸爸, 因為他也最喜歡我』。
一鍋白粥, 頓時多了顆老鼠屎。 句子裡, 原有的文采蕩然無存, 文氣氣息奄奄。
白痴, 真是白痴。
寫到這裡, 我不禁想, 若是時光倒流, 返老還童, 要造句交作業的不是小馬, 而是我, 我會怎麼寫。
想了半天, 靈光一閃: 我最喜歡爸爸, 因為我最喜歡爸爸。
也是清晰明了, 也是簡潔有力, 也有『老朋友』的天真和爛漫, 當然也文采煥然。
說過了, 小朋友頭腦簡單, 喜歡的理由也簡單, 可以像『你喜歡我, 所以我喜歡你』那麼簡單, 更可以像『我最喜歡你, 因為我最喜歡你』那樣, 簡單到沒有理由。
沒有理由的理由, 在小朋友眼中, 也完全可以成立。
也是好得不能再好的句子, 但畢竟是二十一歲造出來的, 打個折頭, 得九十九分, 屈居小馬小妹妹之後。
但這九十九分, 是夢裡自己給自己打的分數。 夢醒時分, 作業交上, 造句多半會交到白痴手上。九十九分的作業, 多半會被白痴一個大叉, 批回來。 多半也會附帶『我最喜歡爸爸, 因為爸爸每天出門在外辛辛苦苦賺錢養家』之類的狗屁句子, 罰我抄寫一百遍。
嗚呼, 白痴橫行, 笨蛋當道, 思之能不愴然乎? 午夜夢迴, 能不做惡夢乎?
作業的左上角寫著馬雨兩個字, 我想, 是馬家輝女兒的名字吧。 是十一年前的作業, 不知十一年後的她, 怎樣了。
Monday, September 3, 2012
續貿易赤字的謬誤
貿易順差, 是指出口總值大於進口的; 『順』的反義詞是『逆』, 貿易逆差(又稱貿易赤字)正相反, 指的是進口總值大於出口的。
假設世界只剩下美國和日本, 兩個國家各自只產出一種物品—— 美國產蘋果, 日本產香蕉;美國出口蘋果以換取日本的香蕉。
說美國有貿易順差, 是指美國多付了蘋果; 相反, 說美國有貿易逆差, 則是指美國多拿了香蕉。
但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美國多拿了香蕉, 就要承諾往後以蘋果歸還。 又因口說無憑, 這承諾就要寫在紙上, 化為合約。
於是乎, 對美有貿易順差的日本, 就會收到一紙紙的合約; 而這一紙紙的合約不是別的, 就是貨幣, 是錢! 而美國付給日本的, 就是美元。
同理, 若是美國對日有貿易順差, 多付了蘋果, 那麼日圓就會跑到美國去。
前文結尾時說, 對外貿易不同於政府財政, 不可能長久地入不敷出, 先花未來錢—— 貿易逆差是難以持久的。
說『不可能』, 是因為貨幣只是合約一紙, 不能用來吃、 住和穿; 久藏於地, 還會發黃。
儲蓄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 未雨綢繆, 存點錢, 以備不時之需, 無可厚非。 但這積蓄總得有個限度。
有錢不花, 等於沒錢。 我們要的不是錢本身, 而是錢可以帶給我們的享受。 數世紀一見的經濟學天才Irving Fisher說money is of no use to us until it is spent, 就是這個意思。
上述虛構的例子中, 若是日本對美有貿易順差, 日本會有美元進賬。 日本仔捧著花花綠綠的美元, 興高采烈, 無意間卻上了美國人的當—— 無意間以零利率放貸給美國。
不要以為利息無足輕重, 微不足道。 物理學界泰斗愛因斯坦說, 複利是數學史上最重大的發現, 可不是說笑的。
如果利率是百分之十, 今天的一塊錢一百年後會是一萬多! 讀過金融學的, 會知道複利的厲害; 沒讀過的, 我想也會知道的—— 應該聽過大耳窿的厲害吧(一笑)。
如果像課本所提倡的, 日本年年對美有貿易順差, 換句話說, 年年虧利息, 代價會是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的。
原則上, 沒有國家會那樣傻, 無止境的積蓄外匯; 所以原則上, 貿易順差或是逆差不可能長久。
說『原則上』, 是因為世事複雜。 如果考慮到一國貨幣的強弱、 匯率問題, 再加上鬼神莫測的政治因素, 貿易順差或是逆差是可以很長很久的—— 近於綿綿無絕期也。
然而, 這『原則』不可能錯, 因為我用上的是『長久』兩個字。 什麽叫長什麽叫久只有天曉得, 不管過了多長多久, 我都可以說不夠長不夠久(一笑)。
是新古典經濟學的傳統了。
Saturday, September 1, 2012
貿易赤字的謬誤
謬誤: 貿易順差是好的, 貿易逆差是不好的。
貿易順差是指出口大過進口, 貿易逆差相反, 是指進口大過出口。
國與國之間的貿易一如人與人之間的交易, 是以出口來換取進口的。 出口的是我們口袋裡的錢, 進口的則是我們買回家的物品。
一個人花錢買東西, 一定是希望出去的錢越少, 進來的物品越多。 貿易順差是說出去的比進來的還要多, 那豈不吃虧? 課本鼓勵貿易順差, 更鼓勵年年順差, 豈不年年吃虧, 而且吃大虧?
換個角度, 若是一個國家或是一個人, 可以長久地透支—— 離他口袋出走的錢(也是他的產出貢獻)可以長久地少過入他家門的物品(也是他的收入享受), 豈不大佔便宜? 何樂不為哉?
貿易逆差何害?
記著, 對外貿易不同於政府財政, 不可能長久地入不敷出, 先花未來錢—— 貿易逆差是難以持久的。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