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mmend
Monday, September 3, 2012
續貿易赤字的謬誤
貿易順差, 是指出口總值大於進口的; 『順』的反義詞是『逆』, 貿易逆差(又稱貿易赤字)正相反, 指的是進口總值大於出口的。
假設世界只剩下美國和日本, 兩個國家各自只產出一種物品—— 美國產蘋果, 日本產香蕉;美國出口蘋果以換取日本的香蕉。
說美國有貿易順差, 是指美國多付了蘋果; 相反, 說美國有貿易逆差, 則是指美國多拿了香蕉。
但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美國多拿了香蕉, 就要承諾往後以蘋果歸還。 又因口說無憑, 這承諾就要寫在紙上, 化為合約。
於是乎, 對美有貿易順差的日本, 就會收到一紙紙的合約; 而這一紙紙的合約不是別的, 就是貨幣, 是錢! 而美國付給日本的, 就是美元。
同理, 若是美國對日有貿易順差, 多付了蘋果, 那麼日圓就會跑到美國去。
前文結尾時說, 對外貿易不同於政府財政, 不可能長久地入不敷出, 先花未來錢—— 貿易逆差是難以持久的。
說『不可能』, 是因為貨幣只是合約一紙, 不能用來吃、 住和穿; 久藏於地, 還會發黃。
儲蓄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 未雨綢繆, 存點錢, 以備不時之需, 無可厚非。 但這積蓄總得有個限度。
有錢不花, 等於沒錢。 我們要的不是錢本身, 而是錢可以帶給我們的享受。 數世紀一見的經濟學天才Irving Fisher說money is of no use to us until it is spent, 就是這個意思。
上述虛構的例子中, 若是日本對美有貿易順差, 日本會有美元進賬。 日本仔捧著花花綠綠的美元, 興高采烈, 無意間卻上了美國人的當—— 無意間以零利率放貸給美國。
不要以為利息無足輕重, 微不足道。 物理學界泰斗愛因斯坦說, 複利是數學史上最重大的發現, 可不是說笑的。
如果利率是百分之十, 今天的一塊錢一百年後會是一萬多! 讀過金融學的, 會知道複利的厲害; 沒讀過的, 我想也會知道的—— 應該聽過大耳窿的厲害吧(一笑)。
如果像課本所提倡的, 日本年年對美有貿易順差, 換句話說, 年年虧利息, 代價會是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的。
原則上, 沒有國家會那樣傻, 無止境的積蓄外匯; 所以原則上, 貿易順差或是逆差不可能長久。
說『原則上』, 是因為世事複雜。 如果考慮到一國貨幣的強弱、 匯率問題, 再加上鬼神莫測的政治因素, 貿易順差或是逆差是可以很長很久的—— 近於綿綿無絕期也。
然而, 這『原則』不可能錯, 因為我用上的是『長久』兩個字。 什麽叫長什麽叫久只有天曉得, 不管過了多長多久, 我都可以說不夠長不夠久(一笑)。
是新古典經濟學的傳統了。
Labels:
▼ 學校裡學不到的經濟學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复利也就罢了,还有fractional reserve system
ReplyDelete文章條理,分析清晰認明,甚為難得。正如你所言,New Classical Economists 的理性推論和現實相差甚大,人為的不確定因素太多太復雜了。如中國對非洲諸國免除債務以換取經濟利益或建立策略性軍事關系、希臘的「債仔惡過主人婆」等,箇中博奕關系值得細味。
ReplyDelete下回不如說說通漲,好嗎?繼續加油,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