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mmend

Friday, October 7, 2011

問題有重要不重要之分


天賦重要還是學力重要, 這老不死問題還真老不死

        古往今來, 老夫子們談到這老不死問題, 不外乎分邊站, 天賦一邊, 學力一邊, 再不然騎牆, 站中間。

        我跳出圈圈說, 問題不重要。  直指核心, 前無古人。

        容我再說一遍, 構成成功的條件很多很多; 詩要寫得好, 要寫得驚天地泣鬼神, 條件也很多很多。 什麽出身啦長命啦機緣啦環境啦, 寫之不盡。 天賦學力, 只不過是其中兩個。 都不可或缺, 但哪個比較重要,  只有天曉得。

        這就好像美女問你, 這衣服是黑色的好看, 還是白色的好看? 聰明點, 你會說, 黑色的白色的, 只要是妳穿, 都好看。 看問題要看重點。 重點不在衣服是美是醜, 也不在什麽顏色好看什麽顏色不好看。 重點在什麽人穿它: 穿它的人好看, 才是最重要的。

        黑色白色,哪個好看, 吵吵吵, 吵個一億年, 也只能吵個沒完。 你要加上紅橙黃綠藍靛紫, 再吵, 當然沒問題, 但是, 除了讓嘴巴起泡耳朵疲勞以外, 又有何益? 當一個醜八怪拿著衣服問你, 哪種顏色好看? 我們除了為那不幸的衣服祈禱以外, 還能做什麼? 一笑

        “老不死, 是時候蓋棺啦!


( CCIV 作業, 二之三)


2011年4月11日 


不重要的問題


        天賦重要或是讀書重要, 這老問題根本不重要。

        照梭羅和愛默生等人的說法, 人人內心深處都是詩人。 每個人都是詩人, 也就沒有所謂勤學不勤學, 天才不天才的問題。 當然, 寫得好不好是一回事。

        一門學問, 一門藝術, 不去嘗試, 不可能知道天賦在哪兒。 說一個有天賦(此人也, 是廣義的, 當然, 包括詩人), 往往是在他功成名就之後。 然要功成名就, 條件何其多也。 要講天分, 要講學力, 也要講運氣。 運氣裡面包羅萬有, 出身啦長命啦機緣啦, 多得很。 個個是條件, 個個缺一不可。  要分門別類, 來個重要性排排坐當然可以, 但既然都不可或缺, 又何必浪費時間爭來爭去?

        讓我再說一次, 作詩也好, 作文也罷, 做什麽都好, 天賦學力都是達大成的必備條件。 昔日今日, 所謂的神童, 也不過是比一般人早發現自己的天賦。 找到天賦, 之後還是要靠學力打上去。 至於斛律金不讀書云云, 胡說八道。 不懂仄仄平平仄仄平的押韻還算可能, 不讀書而作《敕勒歌》, 怎麼可能?

( CCIV 作業, 二之二)


2011年3月14日 

天賦重要抑或讀書重要?


天賦重要抑讀書重要, 老生常談, 談了有好幾百年了。

        人天生就不一樣, 遂有李太白的天生我才必有用也, 意指天分。 有的人來作詩, 有的人來作畫, 有的人來作文, 各個不同, 世界因而大千。

        一門藝術, 欲達大成, 多多少少要有點天分。 然縱觀歷史, 達大成者, 在達大成前, 多多少少都付出過汗水。 有天賦而不努力, 不成; 努力而沒有天賦, 也不成。 天分勤奮, 參雜在一起, 模糊不清, 因而成就靠的是努力還是學力這老話題就一直吵吵吵, 吵到今天。

        夫天分從何而來,天知地知, 我等不得而知。 然, 到底是知道自己有天分才讀書呢? 還是讀了書才知道自己有天分? 一個人有沒有天賦, 在嘗試之前, 恐怕連自己也不知道。 嘗試之後, 發覺有天分, 又興致盎然,堅持下去, 成功之路不遠矣; 沒有天分但有興趣, 何樂不為? 沒天分, 也沒興趣, 改行算了。 

        一將功成, 到底是天分的作用大些還是讀書的作用大些, 已然分之不清。 也顯然不重要了。

( CCIV 作業, 二之一


2011年2月14日 

嚴羽放屁 · 不要怕, 香的


        同學的所謂評論, 弄得我哭笑不得。 浪費些篇幅, 說幾句吧。

        第一, 同學說我不開門見山地作答, 這樣似有離題。 莫名其妙。 寫文章有直筆有曲筆, 又直又曲的當然也有。 曲曲直直不重要, 就算表達得不好, 立場清楚也及格有餘, 怎會似有離體? 這就好像你問我有沒有筆, 我說我忘了帶鉛筆盒。 沒有說有, 也沒有說沒有, 但到底有沒有, 智商不用很高也知道吧。 讀書要讀到字裡行間。 看不懂, 就多讀幾遍吧。

        第二, 同學又說, 我應多以嚴羽的話為依據, 就他的鍋, 下他的面。 這, 我同意。 但同學應該知道詩無達詁這四個字吧。 這四個字是說, 詩沒有固定的解釋。 阿貓可以有阿貓的解釋, 阿狗也可以有阿狗的解釋, 不一定對, 也不一定錯。 很多詩, 尤其是中國的古詩, 只能意會, 不能言傳。 你憑什麽知道他她它要說的是什麽?
       
        宋人黃山谷有云, “好讀書, 不求甚解, 每有會意, 則欣然忘食。” 在遠點的, 則有莊子的得意而忘言。 說了又說, 就是要說讀書也好, 聽話也好, 要的是會意 “會意的結果是, 我在文中舉證歷歷, 說天賦學力同樣重要, 缺一不可, 用中國古人又用外國古人, 來來回回支持著嚴前輩的看法。

        鑽牛角尖, 不辭勞苦地在字堆裡鑽上鑽下, 就好像有個人放屁, 我不用聞也知道要憋氣, 你卻用力一呼一吸, 先來個採樣收集, 再來個統計分析, 最後證明這屁是臭的! 這又何苦來? 當然, 我們知道嚴羽並非放屁。 就算是, 那屁也是香的( 一笑)。


( CCIV 作業, 一之三)


2011年4月11日

有會不會讀書之分


藝術講創意,也講感受, 作詩也一樣。

        說過了, 贊成嚴羽說的, 詩欲極其至, 要有別材, 有別趣; 也要多讀書,多窮理。 天分學力, 缺一不可。

        少人注意的是, 讀書也講天分。 袁枚《随园诗话》有云: 讀書如吃飯, 善吃者長精神, 不善吃者長痰瘤, 意在言此。 英國詩人柯爾律治更把讀書人分成四種類型, 什麽海綿型啦沙漏型啦濾袋型啦, 都是不善書的。 會書的是取其菁華, 去其糟粕, 不會的則是倒轉過來 —— 舍菁華, 取糟粕。

        不善書的人, 自然不會有創意。 被書壓垮了, 也就只能文章東抄西抄地亂抄, 典故左引右引地亂引。 文字砌來砌去, 更不在話下了。

( CCIV 作業, 一之二)

2011年3月14日

嚴羽之說有矛盾嗎?


作詩有別材, 亦有別趣, 但不能極其至的, 古人中以方仲永最為有名。 小方空有才華而不學, 最後落得與眾人無異, 可惜复可悲。 宋人王安石聞此,特作《傷仲永》以傷之。

        可見讀書的重要。 有天分而不讀書的, 雖得天獨厚, 但終難達大成。

        發明大王愛迪生說,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 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對我來說, 靈感即天分。 愛迪生輕描淡寫, 只幾個字就貶低了天分的作用。 無可否認, 勤奮是重要的。 然小看了天分, 可能要成為愛迪生第二了。

        據說, 愛迪生失敗了一萬多次(有多種版本)。 因而有名言我沒有失敗, 我成功發現了一萬種行不通的方法云云。 但我認為, 如果天分再高些, 他能把成功的次數降低很多很多(一笑)。

        宋代陸游也有所謂文章本天成, 妙手偶得之。說的清楚, 寫文章也好, 作詩也罷, 要有妙手。 此妙手, 天分也。

        可見天分的重要。  肯用功但沒天分的, 欲達大成, 也沒什麽希望。

        即使像愛迪生所說, 天分和勤奮的比重是一比九十九, 前後兩者都是達大成的必備條件。 誠如嚴羽所言, 詩欲極其至, 要有別材, 有別趣; 也要多讀書,多窮理。 天分學力, 缺一不可。


( CCIV 作業, 一之一)


2011年2月14日 

讓民主牆倒下吧


        城大圖書館旁, 有堵牆, 名曰民主。 這堵牆, 長相平平, 和一般的牆沒什麽兩樣; 知名度也平平, 比起柏林圍牆差了一大截, 本來也沒什麽值得大書特書的。但橋歸橋, 路歸路, 民主是民主, 牆是牆, 是兩回事。 橋路相加, 兩回事變一回事, 取名民主牆, 實在讓人莫測高深, 也讓人莫名其妙。

        給人取名, 給東西取名, 取名的人一般都會把自己的期望取在名字裡。 有點言志”“托物言志的味道。 說期望, 是說希望得到卻還沒得到, 是未來式。 已經得到或已經實現, 也就沒什麽期望可言。 這就好像家裡少了頭牛, 但牛生不出, 生了個兒子, 取名曰阿牛, 就是希望這孩子將來長得和牛一樣壯, 買牛的錢就可以省下來( 一笑)。 也好像一個普普通通的瓶子, 我叫它幸運瓶, 就是希望這瓶子能帶給我好運。 但如果我這人出生以來, 呼風喚雨, 要風得風, 要雨得雨, 是根本不需要什麽破瓶的。 狗屎運纏身, 才需要幸運瓶。

        我雖然沒有到過日本, 但是可以相像, 日本的街道是不會有不准亂丟垃圾”“不得隨地吐痰這類字眼出現; 廁所也不會有來匆匆, 去沖沖”“向前一小步, 文明一大步這類標語。 如果有, 那也是寫給外國人看的吧。 文明進步的地區, 是不需要有這些東西的。 真正民主的地區, 也不會有什麽民主牆什麽民主窗的。

        民主一般和言論自由掛鉤, 這應該是民主牆叫民主牆的原因。 個人當然不反對言論自由。 講話是人權, 個人一直這樣認為, 雖然在中國是不能亂講話的(一笑)。

        梁文道說:現在是一個喜歡發表意見, 多於聽意見的時代。是客氣的說法吧。 意見有好的有不好的。 好的意見要發表, 當然不反對, 求之不得; 不好的意見, 簡稱狗屁, 又有誰喜歡聞? 亂發表意見, 不是不可以, 這是你的自由, 不過在我看來, 實在不是什麽好東西。 聽了傷神刺耳, 看了頭昏眼花。

        小學中學, 廁所牆上門板上都會有很多字, 很藝術的。 什麽三字經五言絕句七言律詩啦, 雜七雜八的, 包羅萬有。 當然, 都是歌頌校方讚揚老師的。 同學被老師一頓臭罵, 心中有氣, 嘴上不敢說, 只好寫出來發洩。 寫在哪裡好呢? 廁所的牆上是個好地方。 現在, 廁所牆上的字不見了, 跑到了民主牆上。

         強出頭, 不懂裝懂的言論在民主牆上不難找到。 當然, 有的也不是不懂裝懂, 只是人云亦云, 話沒經過大腦就已經寫在牆上。  這些人的評論, 簡單地說, 就是為贊成而贊成, 為反對而反對, 為講話而講話。 而民主牆上的評論者, 大致上可以這樣分類: 一、 只知來龍不知去脈; 二、 只知去脈不知來龍; 三、 只知前因不知後果; 四、 只知後果不知前因; 五、 最多的, 什麽都不知, 也不管什麽龍什麽脈什麽因什麽果: 老子就是要在這裡講話練字, 你不給? 不給就是反對民主! 就是反對言論自由!

        在這個民主就是的時代裡, 反對民主反對言論自由的結果, 不難想像吧。

        話雖如此, 還是希望麻煩大家, 下次, 要對某某經濟課題品頭論足, 麻煩先上幾堂經濟課; 下次, 要對某某歷史事件發表偉論, 麻煩先翻翻幾頁歷史書; 下次, 要罵某某政黨某某政治人物, 要罵儘管罵, 政治人物本來就是被罵的, 但麻煩請先找個好一點的理由。  如果你覺得這些麻煩麻煩真是麻煩, 那很簡單, 麻煩閉上你的嘴。

        民主牆取名民主, 是確確實實的張冠李戴了。 即無文采又不貼切, 還不如取名塗鴉廁所。 不雅是不雅, 但是這就是事實。 否則, 即玷污了民主, 也可惜了那原本乾淨的牆。

塗鴉牆萬歲! 廁所牆萬歲!

        為寫此文, 每每經過圖書館就特地跑到民主牆下望望, 望了幾天, 其中的苦處也真是有苦自知了。 起題目的時候, 想到李家同的《讓高牆倒下吧》, 沒看過, 但聽過書名。 心生歹念, 借用一下, 改名民主牆倒下吧特此說明。


201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