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大圖書館旁, 有堵牆,
名曰“民主”。 這堵牆, 長相平平, 和一般的牆沒什麽兩樣; 知名度也平平,
比起柏林圍牆差了一大截, 本來也沒什麽值得大書特書的。但橋歸橋, 路歸路, 民主是民主, 牆是牆, 是兩回事。 橋路相加, 兩回事變一回事, 取名“民主牆”, 實在讓人莫測高深, 也讓人莫名其妙。
給人取名, 給東西取名,
取名的人一般都會把自己的“期望”取在名字裡。 有點“托‘人’言志”“托物言志”的味道。 說期望, 是說希望得到卻還沒得到, 是未來式。 已經得到或已經實現,
也就沒什麽期望可言。 這就好像家裡少了頭牛, 但牛生不出, 生了個兒子, 取名曰“阿牛”, 就是希望這孩子將來長得和牛一樣壯, 買牛的錢就可以省下來( 一笑)。 也好像一個普普通通的瓶子, 我叫它幸運瓶, 就是希望這瓶子能帶給我好運。
但如果我這人出生以來, 呼風喚雨, 要風得風, 要雨得雨, 是根本不需要什麽破瓶的。 狗屎運纏身, 才需要“幸運”瓶。
我雖然沒有到過日本, 但是可以相像,
日本的街道是不會有“不准亂丟垃圾”“不得隨地吐痰”這類字眼出現; 廁所也不會有“來匆匆, 去沖沖”“向前一小步, 文明一大步”這類標語。 如果有, 那也是寫給外國人看的吧。
文明進步的地區, 是不需要有這些東西的。 真正民主的地區, 也不會有什麽民主牆什麽民主窗的。
民主一般和言論自由掛鉤,
這應該是民主牆叫民主牆的原因。 個人當然不反對言論自由。 講話是人權, 個人一直這樣認為, 雖然在中國是不能亂講話的(一笑)。
梁文道說:“現在是一個喜歡發表意見, 多於聽意見的時代。” 是客氣的說法吧。 意見有好的有不好的。
好的意見要發表, 當然不反對, 求之不得; 不好的意見, 簡稱“狗屁”,
又有誰喜歡聞? 亂發表意見, 不是不可以, 這是你的自由, 不過在我看來, 實在不是什麽好東西。 聽了傷神刺耳, 看了頭昏眼花。
小學中學, 廁所牆上門板上都會有很多字,
很藝術的。 什麽“三字經”啦“五言絕句”啦“七言律詩”啦, 雜七雜八的,
包羅萬有。 當然, 都是“歌頌”校方“讚揚”老師的。 同學被老師一頓臭罵, 心中有氣, 嘴上不敢說, 只好寫出來發洩。
寫在哪裡好呢? 廁所的牆上是個好地方。 現在, 廁所牆上的字不見了, 跑到了民主牆上。
強出頭, 不懂裝懂的言論在民主牆上不難找到。 當然, 有的也不是不懂裝懂, 只是人云亦云, 話沒經過大腦就已經寫在牆上。 這些人的“評論”, 簡單地說, 就是為贊成而贊成, 為反對而反對, 為講話而講話。 而民主牆上的“評論者”, 大致上可以這樣分類: 一、 只知來龍不知去脈; 二、 只知去脈不知來龍; 三、 只知前因不知後果; 四、 只知後果不知前因;
五、 最多的, 什麽都不知, 也不管什麽龍什麽脈什麽因什麽果: 老子就是要在這裡講話練字, 你不給? 不給就是反對民主! 就是反對言論自由!
在這個“民主”就是“對”的時代裡, 反對民主反對言論自由的結果, 不難想像吧。
話雖如此, 還是希望麻煩大家,
下次, 要對某某經濟課題品頭論足, 麻煩先上幾堂經濟課; 下次, 要對某某歷史事件發表偉論, 麻煩先翻翻幾頁歷史書; 下次, 要罵某某政黨某某政治人物, 要罵儘管罵,
政治人物本來就是被罵的, 但麻煩請先找個好一點的理由。
如果你覺得這些麻煩麻煩真是麻煩, 那很簡單, 麻煩閉上你的嘴。
民主牆取名“民主”, 是確確實實的“張冠李戴”了。 即無文采又不貼切, 還不如取名“塗鴉”或“廁所”。 不雅是不雅,
但是這就是事實。 否則, 即玷污了民主, 也可惜了那原本乾淨的牆。
塗鴉牆萬歲! 廁所牆萬歲!
為寫此文, 每每經過圖書館就特地跑到“民主牆”下望望, 望了幾天, 其中的苦處也真是有苦自知了。 起題目的時候,
想到李家同的《讓高牆倒下吧》, 沒看過, 但聽過書名。 心生“歹念”,
借用一下, 改名“讓‘民主’牆倒下吧”。 特此說明。
2011年4月18日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