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mmend

Monday, March 18, 2013

20/40/5, 還是20/5/40?


是最近接觸到的concept

假設你我只能活65歲, 這65年該怎麼過?

是學習20年, 工作40年, 只留下5年享受, 即20/40/5; 還是學習20年, 工作5年, 享受40年, 即20/5/40

好在你我都過了20, 對也好錯也好, 逝者已矣, 回不去了。 最初的20年, 該怎麼過? 是來生的問題, 想也沒用, 大可拋到腦後。

要煩惱的, 是接下來的45年。  工作40年, 享受5年? 還是工作5年, 享受40年?

40/5, 還是5/40

“當然是5/40! 還要問?”

好逸惡勞, 人之常情。 但果真如你所願, 你會悶不欲生。

不信? 你大可試試(雖然大多數的你, 我想, 都已試過)。 不工作, 整天吃喝玩樂睡。

別說5年, 只5天我就覺得人生乏味。 你可能耐力比我強, 但我敢保證, 你的第25天, 不會像第1個那樣享受。

這和錢多錢少, 至少對你我這種已不愁溫飽的人而言, 是沒有關係的。

一般人的人生規劃都是一樣的: 前半生拼命工作, 後半生拼命享受。 就算得償所願, 這樣的生活, 卻好像把三餐擠在一起, 早上、 中午或晚上, 一次過吃完。

不得胃病才怪, 怎會快樂?

我想像, 在人還住在山洞的時代, 算他本事, 每次打獵, 都可以打死野豬一百隻。 足夠他享受一百天, 然後, 再出獵。 但他不可能這樣傻: 沒有冰箱, 生肉會壞, 一次打那麼多, 只是徒勞。 如果他夠聰明, 一定是一次打一兩隻, 享受一下; 過不久, 再來一次。

日復一日, 直至終老。  

相信你會同意, 人生在世, 最痛苦的事, 就是無所事事。 對大多數人而言, 工作再怎麼無聊、 無趣, 都比不上吃飽閒著, 來得痛苦。

要不然, 那些退了休的男女, 不愁吃穿, 怎會無事忙, 有事沒事, 都找些事來做? 那些富甲一方的, 又怎會日做夜做, 有的, 甚至比他們窮的時候還要賣命、 拼命?

工作像吃飯, 只要不過量, 是必要的。 像愛因斯坦說的: “生活就像騎腳車——要保持平衡, 不停地動(Life is like riding a bicycle.  To keep your balance, you must keep moving)。”

不要誤會, 我不是說只要工作, 你一定快樂; 而是倒轉過來, 不工作, 你不可能快樂。

一般人似乎不知道, 工作是快樂生活的一部分, 不可或缺。 他們習慣把工作和享受對立起來, 是大錯。

既然工作佔了人生那麼大一塊, 我之見, 自然要做自己喜歡做的—— 工作即是享受, 享受即是工作; 把工作和享受結合起來。

錢多錢少, 旁人眼光, 轉頭空, 大可一笑置之。 快樂就好。

再以愛因斯坦的話收尾吧(他是少數真懂生活的人): 一桌一椅, 一碗水果一把提琴, 人還需要什麼才能快樂呢(A table, a chair, a bowl of fruit and a violin; what else does a man need to be happy)?

40/5, 還是5/40? 朋友, 你怎麼選?

我選45, 但我希望至少可以像我中學的成績一樣, 100(一笑)。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