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mmend

Tuesday, April 2, 2013

人, 自私嗎?


經濟學假設人會爭取利益極大化。 這是說, 它假設人是理性的、 是自私的。

假設中的“人”是廣義的, 不論男人女人、 黑人白人、 老人小孩、 美人醜八怪, 只要人模人樣, 長得像“人”, 都算。

問題是, 你自私嗎?

“開什麽玩笑, 只有別人自私, 我們又怎會自私?”

既然你我皆不自私, 那經濟學豈不一開始就錯。 第一顆鈕扣錯, 接下來的又怎會對呢? 錯得那麼明顯, 那些讀經濟、 研究經濟的, 豈不傻瓜一個?

是嗎?

關於自私、 理性的假設, 我收集了幾種看法, 皆精彩。 整理如下:

受其師Armen. A. Alchian的啟發, 張五常在其書《科學說需求》裡, 舉白痴為例。

有白痴數人, 要建加油站。 因為是白痴, 他們有的把油站建在荒山、 野嶺、有的建在沙漠中、 海島上, 當然, 有的也建在車水馬龍的路旁。

過了不久, 適者生存, 建之於無何有之鄉、 廣漠之野的油站, 沒有生意, 必“經營不善”, 被迫關門。 餘下來的, 都一定建在路旁。

適者生存, 不自私、 不理性的白痴在競爭下被淘汰, 剩下來的白痴, 其行為, 必合乎自私、 理性的假設。 假設白痴不是白痴, 懂得爭取利益極大化, 顯然是大錯, 但經濟學卻可以準確推斷油站的位置。 也就解釋了白痴的行為。

說白痴不知所為, 所以不會把油站建在路旁, 是謬誤。

Milton Friedman 在其《價格理論》一書中, 也提出類似的例子。

向陽花木易為春, 是宋朝人的句子。 花木向陽, 這現象, 生物學自有理論解釋: 植物需要陽光進行光合作用, 於是迎向陽光的葉子多, 背著的少。 久而久之, 植物看上去, 就像是向著陽光生長。

其實, 這現象, 經濟學, 即假設花木懂得爭取利益極大化,也可以解釋。 對自私、 理性的花木而言, 向陽有利, 背光無益。 向陽的代價小, 背光的代價大, 於是向陽的需求量增加, 花木皆向陽生長。

花木是否自私, 能否思考, 天曉得。 但經濟學用其假設也可以推斷, 花木必定向陽。 而其推斷之精確, 不亞於生物學。

以上可知, 錯的假設, 也可以得出對的分析和結論。 說假設錯, 所以分析和結論皆錯, 是錯了又錯。

這是科學方法(Methodology of Science)的範疇了。

我更喜歡Ronald H. Coase 的看法, 因為簡單。

只兩句話: 人是理性的, 也是不理性的。 需求定律說, 當不理性的代價高, 人就會理性; 當代價低, 人就會不理性。

而要判斷代價是高是低, 人畢竟還是要長著一顆理性的腦袋。 這點, Coase沒說, 但我們是知道的。

但不管是哪種看法, 大師們都認為, 人到底是否理性, 在經濟學不重要。

我們時不時聽到的, 所謂學者, 拿出大堆統計資料和數據分析, 舉證歷歷,說什麽人是不理性的, 所以經濟學一無是處云云, 如是觀之, 皆胡說八道。

而按Coase的說法, 這些人, 都是“有很多證據的笨蛋”。

如果你也不幸, 學的是經濟, 不妨考考你的教授, 看他怎麼回答。 學費無所值, 不要哭出來。

未完, 待續。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