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感謝慧嫻, 文中論“泡沫”部分已修改、 重寫, 用斜體字區分。 被刪的原文附於comment, 存真紀念。)
蘋果熟了 “一定”往下掉。 是大自然的規律, 千古不移, 沒有牛頓, 我們也知道。
說“一定”, 也即是說沒有例外。 若“不一定”, 蘋果熟了, 時而飛上天, 時而往下掉,
像老天爺的臉色, 或像停經期的女人, 陰晴不定, 喜怒無常, 規律云云也就談不上。
上文說, 人即自私也理性的假設要堅守, 要墨守成規, 道理也一樣。
在經濟學的範疇裡, 人“一定”是自私、 理性的, 沒有例外, 也不能有例外。
若“不一定”, 一會兒假設人自私、 理性, 一會兒假設人不自私、 不理性, 那凡是經濟學沒辦法解釋的,
我們都可以推說因為人不自私、 不理性, 或作例外處理, 豈不和說“蘋果熟了, 可能往下掉, 也可能飛上天”一樣—— 都在講廢話?
所以儘管很多時候, 人的很多行為、 社會的很多現象, 和自私、 理性扯不上邊, 但要用經濟學來解釋分析,
我們都“一定”要從人是自私、 理性的出發, 不能有例外。
那捐錢和騙錢, 一善一惡, 在道德上水火不容的兩種行為, 經濟學怎麼看?
當然, 我們不能用假設來解釋行為, 說人捐錢是因為自私、 理性, 騙錢也是; 說了也是廢話。
我們要指出的是, 在什麽樣的情況或是局限(術語,
Constraints)下, 一個自私、 理性的人, 會傾向於捐錢; 而在什麽樣的情況或是局限下, 同一個人, 會傾向於騙錢。
舉個例。 若有惡人, 不幸生在商鞅變法時代, 動輒就捉人去砍手斷腳切片做湯料的秦國。 變態刑罰下,
這惡人自是一等良民; 若時空交錯, 同一個他, 生在“寬大”的社會, 不管犯什麽罪幹什麽案, 警方都說“算了算了”, 民眾也說“算了算了”, 他自然樂得無惡不作且作惡多端;
但這惡人, 若信了佛教, 相信地下有十八層, 相信在地上雖得能逃脫法網, 但到了地下一樣會有酷刑伺候, 他當然不敢為惡; 若更進一步, 這不敢為惡的惡人, 相信行善可以積德,
好人會有好報, 那他就會行善。 可能行的善比當年的佛祖還要多。
同一個人, 在不同的情況或是局限下, 會有不同的行為。 這和鄧小平(鄧老是沒有學過經濟學的經濟學家)說的“壞的制度使好人變壞,
好的制度使壞人不敢做壞事”, 如出一轍。
由上可知, 經濟學的重心, 不在於人是否自私、 理性, 而在於局限條件的考察和取捨。 而傳統、
文化、 風俗、 信仰、 法律、 制度…… , 皆局限也。
也說說“泡沫”。
股市、 樓市或是其他泡沫, 其成因, 市面上最常聽見的解釋, 是因為人不理性。
是嗎?
如果只值1塊錢的股票一夜間漲到1千塊, 買入, 是理性呢還是不理性?
買後,
如果跌回1塊錢, 我們當然說他不理性。 但如果一月後漲到1萬塊呢?
人是否理性,
是大腦和心理的活動, 看不到、 摸不著, 不能純從行為觀察和判斷。 以1千塊錢, 買入只值1塊的股票, 我們可以說他理性, 也可以說他不理性; 都可以, 都沒有錯, 但說了有個屁用?
要有屁用,
我們就要問, 如果人是理性的, 在什麽樣的情況下, 他會買入? 什麽樣的情況下, 他會賣出?
這樣問,
也就問出了經濟學。
如上,
同樣的行為和現象, 可以有不同的詮釋。 但若要用經濟學分析高價買入股票的“不合理”行為, 卻只能如下般詮釋:
以匪夷所思的高價買入股票,
自然是相信能以更誇張離奇的價格脫手。 而假設人是理性的, 可不是說人人都是諸葛孔明, 可以未卜先知; 理性的笨蛋多得是。 相信股市會漲不停, 卻按兵不動的, 依此看來,
才是不理性的吧。
於是乎,
相信股票只漲不跌的越來越多, 人人出價也越來越高, 股市大泡沫豈有不衝上天之理?
須知,
無知也是局限—— 能知半夜事, 富貴萬千年; 無知不是蠢, 是不知半夜事也。
是經濟學定義性的詮釋,
不能有爭議; 門外漢可以不同意, 經濟學者不可以。
經濟學者要分析這“泡沫”現象,
只能從這定義性的角度出發, 考察局限、 找出規律、 並發明理論解釋。
其實,
經濟學假設人自私理性, 而不與之相對, 假設人不自私不理性,是有其因的。
從事科學研究的,
要相信行為和現象都是有規律的。 研究員的工作, 只不過是找出行為和現象規律, 而後試行用理論解釋。
不理性的行為,
瞻之在前忽焉在後, 難以捉摸, 沒有規律, 不可能用有一般性的理論解釋。 假設人是理性的, 只不過是讓我們有找出規律, 並用理論解釋它的機會。
而人的行為,
其實, 有很大的一般性; 是有其規律的。
再說一遍:
要用經濟學來解釋分析, 善行和泡沫, 我們都要假設人是自私、 理性的, 不能有例外。 自私、 理性的假設也含義著, 凡是不合乎這假設的行為和現象, 如之一所舉白痴的行為,
必為不適者, 必被淘汰。
而經濟學的困難所在,
可不是人是否自私、 理性, 而是考察真實世界的局限條件。
未完,
待續。
再以“泡沫”為例。 股市、 樓市或是其他泡沫, 其成因, 市面上最常聽見的解釋, 是因為人不理性。
ReplyDelete非也, 非也, 假設人是理性的, 可不是說人人都是諸葛孔明, 可以未卜先知; 理性的笨蛋多得是。 以匪夷所思的高價買入股票, 自然是相信能以更誇張離奇的價格脫手。 相信股市會漲不停, 卻按兵不動的, 才是不理性的吧。
於是乎, 相信股票只漲不跌的越來越多, 人人出價也越來越高, 股市大泡沫豈有不衝上天之理?
須知, 無知也是局限。
再說一遍: 要用經濟學來解釋分析, 善行和泡沫, 我們都要從人是自私、 理性的出發, 不能有例外。
而困難所在, 皆局限條件也。